“雜交水稻之父”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“共和國勛章”獲得者袁隆平因病醫(yī)治無效,于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,享年91歲。
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將水稻的雜交優(yōu)勢成功地應用于生產的科學家,幾十年來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、應用與推廣,為我國糧食安全、農業(yè)科學發(fā)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巨大貢獻。
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平(北京的舊稱),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遺傳育種專業(yè)畢業(yè)后,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工作。
“你們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饑荒,不知道糧食的重要性,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,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!痹∑皆诓稍L里,提到自己研究水稻的初心。
時間回撥到1930年9月7日,當時只有27歲,后來成為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之一的林巧稚,在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院產房里,接生了一名男嬰。
這位在出生登記材料上顯示為“袁小孩”的嬰兒正是袁隆平。
袁隆平的童年和青春歲月,都跟隨父母輾轉于全國各地,包括北京、天津、江西、重慶、湖北等。
1949年,袁隆平考入了相輝學院農學系,這是復旦大學遷回上海后,重慶復旦大學校友創(chuàng)辦,該校在新中國成立后,并入新成立的西南農學院——現(xiàn)西南大學前身者之一。
在校期間,袁隆平曾報名參加空軍,但因在校大學生更需參加經濟建設,而未入伍,繼續(xù)留校學習。